常用细胞房操作: Difference between revisions

From yangwa
No edit summary
No edit summary
Line 94: Line 94:
##无特殊情况,不额外考察耗材对DNA的吸附。
##无特殊情况,不额外考察耗材对DNA的吸附。
##该转染试剂使用酚红作为稀释剂,目的是便于后续直接转染cell。
##该转染试剂使用酚红作为稀释剂,目的是便于后续直接转染cell。
==细胞传代==
#细胞:人源肿瘤cell(生长慢,1/3皿传代)和鼠源肿瘤细胞(生长快,1/10皿传代),
#试剂:胰酶、PBS、含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
#传代
##取出培养皿,弃旧培养基,加入2mL PBS,加盖摇晃,弃去PBS,重复2次清洗去除旧培养基和代谢杂质。
##加入2mL胰酶,37度消化2 min,加入2 ml含有血清培养基中断消化。
##转移到ep管,离心,弃去上清。1mL培养基重悬cell
##加入7mL培养基于皿中,向皿中加入cell重悬液。
#备注:
##传代:生长较慢的cell 1皿可传2皿(1/2)or 1皿(1/1),一般是1皿传3皿(1/3)
##培养皿为一次性使用





Revision as of 08:24, 8 July 2025

更换培养基

  1. 更换频率1次/d。
  2. 弃去旧培养基:
    1. 贴壁细胞(如癌细胞):移液枪直接吸取培养基并弃去;
    2. 悬浮细胞:收集原培养基及cell置于EP管中,离心,弃上清:
    3. 半贴壁细胞:采用半换液,倾斜孔板或培养皿,移液枪吸取上层培养基弃去。
  3. 加入新鲜培养基。培养基中的酚红用于判断培养基有无过期。培养基总量:10cm 培养皿6-10m。
贴壁细胞培养密度取决于培养器皿的表面积而悬浮细胞则由培养基的体积决定。
表1:贴壁细胞或悬浮细胞接种数量、培养基体积
培养器皿 每孔表面积
(cm²)
每孔培养基的
体积(ml)
贴壁细胞转染前一天
接种密度
悬浮细胞转染当
天接种密度
96孔板 0.3 0.1 5000±2500 2-5×105
24孔板 2 0.5 25000±10000 1-2.5×105
12孔板 4 1 50000±20000 2-5×105
6孔板 10 2 150000±50000 0.4-1×106
60mm培养皿 20 4 400000±100000 1-2.5×106
100mm培养皿 60 10 1×106±250000 2-5×106
*:乙醇待水溶液体系完全溶解后再加入

12孔板CELL铺板(给药用)

  1. 细胞类型:肿瘤细胞(人源)(贴壁cell)
  2. 操作
    1. 取培养皿,弃去培养基,加入2ml PBS清洗,弃去
    2. 加入2 mL胰酶,37 ℃消化2 min。
    3. 加含血清培养基2 mL(终止胰酶消化),转移至EP管中,离心,弃去上清,
    4. 加入培养基重悬,先向12孔板中每一孔加入0.5 mL含血清培养基,再添加0.5 mL cell重悬液(培养基)。先铺1孔,显微镜观察密度,根据需求调整重悬液或稀释液的体积。轻微晃匀,注明cell、操作、日期。
    5. 37℃孵育过夜。过夜后,细胞密度达到70-80%时给药。
  3. 备注:
    1. 铺板前可以先在试管中混匀cell再铺板,更均匀。
    2. 胰酶消解时间取决于cell种类。过度消化会导致细胞膜蛋白损伤,影响细胞膜完整性和细胞贴壁;过度消化可能会使细胞聚集成团,需后续操作吹散,否则会影响细胞状态;过度消化会影响细胞表面受体的功能和完整性,从而影响细胞正常信号传导和功能表达。
    3. 一般一皿长满的肿瘤细胞可铺3块板(6 12 24孔板),但是96孔板周围一圈的只添加PBS,仅在中心的60个孔铺细胞,60孔共铺约1/10 or 1/12 or 1/15皿细胞。因为本次实验的人源细胞生长比较慢,所以一皿cell铺2.5块板
    4. 贴壁cell给药前一晚需进行12孔板铺板,过夜,目的是为了让cell贴壁生长。



转染及细胞给药

  1. 转染复合物的制备
    1. 由于转染试剂易被微生物及酶降解。所以转染操作需在cell房使用无菌无酶吸头进行操作。根据转染试剂的说明书,筛选DNA和转染试剂的比例
    2. 转染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功转染的产物为带正电,无琼脂糖凝胶电泳移动行为。
    3. 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确认DNA和转染试剂的最佳比例。
  2. 转染细胞
    1. 在前一天完成细胞铺板,第二天显微镜确认细胞密度达到70~80%
    2. 更换培养基为新鲜培养基以及给与目标浓度的转染复合物,可预先将药物直接与培养基混匀,一次性添加(n>=2)。
  3. 备注:
    1. 12孔板每孔中Mate转染试剂的净含量不要超过4uL,避免细胞毒性。
    2. 试剂加至底部,避免附壁。
    3. 无特殊情况,不额外考察耗材对DNA的吸附。
    4. 该转染试剂使用酚红作为稀释剂,目的是便于后续直接转染cell。

细胞传代

  1. 细胞:人源肿瘤cell(生长慢,1/3皿传代)和鼠源肿瘤细胞(生长快,1/10皿传代),
  2. 试剂:胰酶、PBS、含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
  3. 传代
    1. 取出培养皿,弃旧培养基,加入2mL PBS,加盖摇晃,弃去PBS,重复2次清洗去除旧培养基和代谢杂质。
    2. 加入2mL胰酶,37度消化2 min,加入2 ml含有血清培养基中断消化。
    3. 转移到ep管,离心,弃去上清。1mL培养基重悬cell
    4. 加入7mL培养基于皿中,向皿中加入cell重悬液。
  4. 备注:
    1. 传代:生长较慢的cell 1皿可传2皿(1/2)or 1皿(1/1),一般是1皿传3皿(1/3)
    2. 培养皿为一次性使用


原理

  1. 胰酶
    1. 胰酶的作用原理: 胰酶是一种具有底物特异性的蛋白水解酶。贴壁细胞通常通过一组蛋白质(整合素)黏附在培养容器表面或胞外基质上,胰酶可分解这些蛋白质。加入胰酶后,细胞从扁平的贴壁状态慢慢转变成游离的球形状态,这是因为细胞失去附着力,趋向于选择最小能量配置,即球形。一般情况下,会在胰酶中添加EDTA螯合剂,用于辅助破坏细胞之间的钙依赖连接。
    2. 血清失活胰酶 血清中含有一些能够中和或抑制胰酶活性的因子。如:
      1. 酶抑制蛋白:可以结合胰酶,抑制胰酶活性,有效终止胰酶对细胞的消化作用。
      2. 钙、镁离子:帮助稳定细胞膜和细胞间的连接,修复胰酶导致的细胞粘附力下降。
      3. 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可修复受损的细胞膜,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保障分离过程中的细胞活性和完整性。
  2. 转染试剂
    1. 阳离子聚合物转染试剂:带负电的核酸与带正电的阳离子聚合物转染试剂(上面的Mate试剂)形成带正电的复合物,与细胞表面带负电的蛋白多糖相互作用,并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特点:水溶性好;细胞毒性很低,很稳定;对血清的耐受性较强。如聚乙烯亚胺(PEI)。
    2. 阳离子脂质体转染试剂:阳离子脂质体的基本结构由带正电荷的头基和一个或两个烃链组成,带正电荷的头基与带负电荷的核酸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复合物lipoplex,经细胞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特点:没有免疫原性;脂质体本身会参与细胞生理活动,引起基因表达的上调或下调,脂质体这些作用是造成细胞毒性的根本原因;在血清存在的情况下会迅速失活(当血清浓度过高时,可能会与转染试剂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从而降低转染试剂与细胞的结合能力,导致转染效率下);在肺组织内累积,诱发强烈的抗炎反应,导致高水平的毒性。